零距离»导航 热门版块 热点关注 查看内容

0 评论

0 收藏

分享

姜思达: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

姜思达: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

2013年、2014年时,闲来无事,我就在公众号上写纯文学小说。写着玩,也没有说写得多好,距离赚钱还太遥远。我也没想成为作家,我创作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,就像饿了就吃、困了就睡,我想写就写。

那些年没少写,前几天我才知道居然有几百篇。但我没底气认为自己“可会写”了,毕竟没有结集出书,不经过市场检验的东西只能与读者私下交流。

现在已经不写了,就没有了与读者的交流机会。反倒是我现在录播客,收到了很多正向反馈,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。我自认为我的播客还行,不讲任何道理,就把一些思维流动的过程拿给别人看,思维流动的目的反而不那么重要。

姜思达:我创作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。

做播客,我不打草稿,没有任何准备,它就是一条音频的意识流,有点说梦话的感觉,每次录制时都一条过。没有任何脚本设计,也不邀请嘉宾,我不想把它做成对谈。有人说我的播客没有标题,我就是没有,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规矩?

可能播客圈子有点小,它并不是一个大众流行的东西,所以,如果大家真的愿意花时间去听,就可能达成一些默契与共识。这会导向良性的交流与互动。我觉得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以及跟别人分享秘密挺好玩的;他们也会反馈给我一些可以作为交流起点的东西。

有人说通过这个节目,看到了我另外一面,有人说反倒喜欢我写这种玩意儿,而不是说些有的没的。我对这些评价都不太在乎。不过,我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经历过改变。

在意评价这是职业素养,如果不在意就会比较危险,看还是会看,也尝试着改变。但当你发现你无法改变的时候,反而释然了。转变的节点是去年我录制的一期视频节目(《陷入姜局》),找到了网络上骂我的四五个人,这对我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——从那一天开始,我发现我不在乎了。

我尽可能传递真善美的东西,也很少否定别人,为什么他们对我有如此大的恶意?当然,他们不认为这是恶意,而是质疑,是他们慧眼识珠,看到了糟糕的我。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我是这样的人呢?所以我跟他们接触、聊天,之后发现,为什么要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?其实,我原来是放不下的,总有种人格受辱的感觉。骂我的人认为我的营销充满了噱头,说长得丑还不红,甚至说我厌女。莫名其妙的批评已经离谱得飞到天外去了,我当然会在意,因为我最在意的就是名声。有人问过我,最大的理想目标是什么?我说,希望我死的那天,大家在坟前说“他是一个好人”。

聊完后我发现没有办法跟他们说明白,并得出了一个结论,我治不了他们的“病”,我就应该放弃。

我会在朋友圈里写“妈妈的大绿瓜”系列。我妈妈喜欢捡破烂。我家窗口总共摆着30个大绿瓜,都是我妈从小区里捡回来的,它们形态各异。我妈说摆在家里很香,我说一点味都没有,它们只是一些掉下来的瓜。

我不觉得这些故事可以结集成书,它们只适合放在朋友圈,不适合放在纸上,我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东西。

其实,我值得自夸的地方还挺多的:漂亮、善良,关心地球,是个好人。



回复

举报 使用道具

全部回复
暂无回帖,快来参与回复吧
雨后彩虹呀
投稿-200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